素材:摘自最新出版的
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与深化制图》一书
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进平台整编
住建部印发“十四五”建筑业发展规划中指出,建筑业应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,从“量”的扩张转向“质”的提升,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发展的新路。规划描绘的未来远景,其中一条就是建筑工业化的全面实现。《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再次强调了要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,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,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、规模化、信息化生产体系。建筑工业化成为“十四五”规划关键词,可见绿色装配式建筑发展,建筑工业化变革将成为我国建筑业不可阻挡的行业趋势。
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
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,在“一五”计划中提出借鉴苏联及东欧各国经验,在国内推行标准化、工厂化、机械化的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。
1959年北京民族饭店
首次采用预制装配式框架——剪力墙结构
20世纪60-80年代,多种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体系得到快速发展,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、预应力空心板等快速发展。装配式建筑应用大量推广,北京从东欧引入了装配式大板住宅体系,建设面积达70万平米,至80年代末全国已经形成预制构件厂数万家,年产量达2500万平米。
1976年兴建的北京前三门住宅区
唐山大地震发生后,采用预制板的砖混结构房屋、预制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等在唐山大地震中破坏严重,引发了人们对装配式体系抗震性能的担忧,装配式建筑大量减少;大板住宅建筑出现渗漏、隔音差、保温差等问题。
与此同时,随着我国建筑设计逐步多样化、个性化,各类模板、脚手架普及,商混普及,混凝土现浇结构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。
唐山大地震中倒塌的采用预制板的学校
随着我国建筑科学的持续进步,抗震技术有了长足发展,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。与此同时,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,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减少,使得我国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,实现建筑工业化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得到建筑企业重视。
2014年以来,中央及全国各地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推动建筑工业化,形成了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、装配式框架结构、装配式钢结构等多种形式的装配式建筑技术,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终于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。
2017年2月,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》。意见要求坚持标准化设计、工厂化生产、装配化施工、一体化装修、信息化管理、智能化应用,推动建造方式创新。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,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%。
2017年3月,住房城乡建设部一次性印发《“十三五”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》、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》、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》三大文件,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。
2016年住建部在上海市
伴随国家对数字中国、绿色建筑概念的重视不断加深,建筑发展形式也在发生转变,建设城市的概念不单单是追求现代化,而是更加注重绿色、环保、人文、智慧以及宜居性,装配式建筑具有符合绿色施工以及环保高效的特点。因此,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成为建筑业的重中之重。
装配式是“十四五”时期发展的重要趋势。根据相关部门规划文件,202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渗透率要达到30%,政策补贴驱动,装配式渗透率强制要求,叠加装配式建筑技术日益进步,自身优势逐步显现,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空间巨大。同时,装配式建筑将为建筑信息化赋能,为BIM技术集成应用,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,建筑机器人研发应用等领域的迅速发展的提供契机,在实现建筑工业化的过程中带来无限机遇。